数艺日新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陕西省社科界第十九届(2025)学术年会分场暨智能创艺、智绘未来:第五届全国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学术论坛征稿启事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5日    |     阅读量:  


稿通知:

陕西省社科界第十(2025)学术年会分场暨智能创艺、智绘未来:第届全国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学术论坛征稿启事


一、论坛背景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深度渗透的当下,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人类的创作生态与文化传播范式。从算法生成艺术到元宇宙场景构建,从交互式媒介叙事到跨文化数字传播,数字技术不仅打破了艺术创作的边界,更催生出多元交融的新型文化形态。在此背景下,如何把握技术赋能的创新机遇、探索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的发展路径,成为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为凝聚学术智慧、深化产学研协同,“智能创艺、智绘未来:第五届全国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学术论坛”作为陕西省社科界第十九届(2025)学术年会分会场活动旨在搭建高端对话平台,推动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

二、论坛概况

全国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学术论坛作为聚焦前沿技术与文化融合的品牌学术活动,已成功举办四届,在学界与业界的广泛参与支持下,影响力持续提升,逐步发展为集学术研讨、成果展示、产业对接于一体的综合性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深化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领域的学术交流及产学研合作,“智能创艺、智绘未来:第五届全国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学术论坛暨陕西省社科界第十九届(2025)学术年会分场”,将于2025年6月21日在西安举行。

本届论坛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统筹指导,联合西安邮电大学、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瀚潮信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西安邮电大学数字艺术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陕西瀚潮信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届时,全国高校专家学者、数字艺术创作者、科技企业代表及政策制定者将齐聚一堂,围绕数字艺术创新、媒介文化传播、技术伦理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同时,论坛还将开展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数字艺术作品展览、产学研合作项目发布等多元活动,通过“学术研讨+成果展示+产业对接”模式,打造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创新平台,为陕西省社科界学术年会注入数字创新活力。

诚邀全国高校教师、研究生、科研人员、行业从业者积极投稿参会,本届活动聚焦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前沿议题,旨在搭建多元交流平台,通过深度研讨与思维碰撞,共同探索理论创新路径,赋能行业实践发展,推动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领域的学术进步与产业革新。

三、论坛主题及征稿要求

本次学术论坛及学术活动将围绕以下主题展开,也希望专家学者能够带来更具开放性、开拓性的议题,可结合主题自拟题目。参会人员所提交论文和作品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一)学术论文征稿主题及要求

【征稿主题】

论坛一:智能创艺——技术赋能下的艺术与媒介创新实践

1.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实践与探索

2.人工智能在媒介传播中的实践与探索

3.大数据在媒介文化研究中的应用与价值

4.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5.元宇宙概念下的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新生态

6.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媒介传播中的发展潜力

7.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产业的政策环境与发展机遇

8.国际视野下的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9.生成式AI在数字艺术创作中的伦理困境与应对策略

10.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艺术确权与交易中的创新应用

11.智能算法驱动的个性化媒介内容生产与传播机制

12.数字孪生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艺术再创作中的实践

论坛二:智绘未来——跨界融合与数字文化生态构建

1.智能媒体与传统文化的跨界融合路径研究

2.数字艺术与科技、教育、商业的跨界合作

3.媒介技术在跨界合作中的应用与创新

4.跨界融合在文化产业中的实践案例与经验分享

5.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6.跨界联动与数智技术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

7.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8.跨界联动与数智未来对社会文化生态的影响

9.数字艺术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创新路径探索

10.元宇宙场景下文旅产业与媒介文化的协同发展模式

11.数字艺术与健康疗愈领域的跨界融合实践与前景

12.数智技术驱动下的城市公共艺术与媒介文化共生研究

【格式要求】

1.基本要求

论文字8000字左右,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应未在其他学术会议、论文集和刊物上公开发表过。

2.格式规范

统一使用Word文本,标题采用宋体三号,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

1)文中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的序号用

“一、……”“(一)……”“1.……”“(1)……”标示。

2)注释采用脚注形式,序号以“①②③”表示,每页重新排列序码。参考文献所列著作、论文,其表达方式与脚注相同;各文献用“‘1.’‘2.’‘3.’……”进行顺序编号。

a.著作。示例:夏勇:《人权概念的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5页。

b.编著、主编类。示例: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5~57页。

c.选集、文选类。示例:《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75页。

d.译著类。示例:[美]格伦顿、戈登、奥萨魁:《比较法律传统》,米健、贺卫方、高鸿钧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5页。

e.论文、文章类。示例:

[1]季卫东:《程序比较论》,载《比较法研究》1993 年第1期。

[2]刘星:《谈司法公正》,载《南方周末》1998年12月5日,第8版。

(3)西文部分注释规范示例

a.外文著作类。示例:Robert Gilpin,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6,p.5.

b.文集中的论文。示例:Leyser,“The Polemics of the Papal Revolution”,in Berly Smalley ed., Trends in Medieval Political Thought,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3rd ed., p.5.

c.期刊中的论文。示例:Alessandro Giuliani,“The Influence of Rhetoric of the Law of Evidence and Pleading”,Judical Review,62(1969),231.

3.格式要求:

文末备注:作者一寸照片,姓名、就读学校、专业方向、学生类别(本/硕/博)、详细通讯地址、Email地址、联系电话(宋体四号)。

论文标题(黑体三号);正文1.5倍行距,宋体,小四。

正文内容包括:题目、摘要、3-5个关键词、正文主体和参考文献。

(二)作品征稿主题及要求

作品主题:

AIGC数字创意作品征集

作品要求:

1.运用AIGC技术,融合动画动漫、短视频、平面设计、软件开发等形式,创作具有创新性与艺术性的数字作品。

2.作品类型:动漫作品、短视频作品、创意海报作品、交互式媒体作品(H5)、AIGC作品、其他AIGC创新形式。

3.请在2025年6月10日前提交作品电子版、参评作品登记表电子版,需以文档形式,提交500字以内作品说明,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作者(含合作作者及顺序)、作品类型、内容简介、创作思路及意义。

四、截稿日期

论文及作品均于2025年6月10日截止收稿,逾期将不再受理,敬请谅解。

五、投稿方式及联系人

联系人:蒙晓华、陈红、施一琪(西安邮电大学)

 话:18629299181、19823320292,19909210094

 箱:528294329@qq.com,1291783230@qq.com

投稿人请将电子文稿发送到投稿邮箱,并按“姓名+单位+联系方式+作品题目”的方式命名文件。研究者可以围绕以上选题或和主题相关的其他议题提交论文和作品,相关文稿以Word文档发送。

六、举办单位

(一)主办单位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西安邮电大学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瀚潮信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二)承办单位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艺术学院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陕西瀚潮信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媒体陕西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下一条:巡察公告

关闭

Copyright © 2019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艺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29-88166137 | 邮编:710121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子午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