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智能创艺、智绘未来:第五届全国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学术论坛暨陕西省社科界第十九届(2025)学术年会分场”在西安邮电大学逸夫报告厅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西安邮电大学、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翰潮信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西安邮电大学数字艺术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西安邮电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中心、智能媒体陕西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共同协办。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会组织管理部部长张金高、西安邮电大学副校长巩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平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浙江传媒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等全国40余所著名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开幕式由西安邮电大学数字艺术学院院长闫兴亚主持,学术论坛由西安邮电大学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蒙晓华主持。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会组织管理部部长张金高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的举办是我们聚焦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前沿领域、促进跨学科交流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能够构建一个开放、多元、创新的学术平台,让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数字艺术创新实践、媒介文化发展趋势、数字技术与文化传播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的研讨与交流,希望激发更多学者和业界人士投身于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中,共同推动我省社科研究和媒介文化的繁荣发展。
巩红副校长代表西安邮电大学致辞,对来自全国高校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并指出,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不仅有效激发了新智生产力,显著推动社会文化进步和经济转型,也为艺术创作提供全新的手段和广阔的空间。我校已连续成功承办四届,论坛规模与影响力持续攀升,希望通过本论坛的举办,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领域的了解,推动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的深入发展。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平在致辞中代表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对参与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与欢迎。并指出,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作为新时代的文化符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创作方式和传播途径,本论坛契合时代发展脉搏,为学界与业界搭建了深度对话的平台。他希望论坛能够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创新思维,推动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同时鼓励同学们珍惜学习机会,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本次会议设置了全国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学术主论坛,会上,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黄建友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理念革新与模式创新》开题;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陈积银教授聚焦《智能影视艺术创作的美学缺陷》深入探讨;西安邮电大学数字艺术学院院长闫兴亚教授带来《无笔之画·无镜之影——技术哲学视角下的艺术“民主化”进程》,从技术哲学维度剖析艺术发展;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艳教授分享《高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群“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的探索与实践》;陕西瀚潮信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智能媒体陕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克发,围绕《AIGC数字内容创作校企合作实践探索》交流。与会专家紧扣数字艺术与媒介创新实践议题,围绕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与媒介传播的实践、大数据在媒介文化研究的应用、VR与AR在艺术创作的应用等展开热烈讨论。一致认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艺术创作带来空前机遇,拓宽艺术表现形式与内容,推动创作模式变革;同时也指出,技术发展带来新挑战,如生成式AI在数字艺术创作中的伦理困境亟待破解。
本次论坛构建了层次丰富、维度多元的交流矩阵,除主论坛外还设置了教师论坛、青年学者(博士、硕士)论坛等五个分论坛。论坛期间,来自学界、业界的研究者们,带着对技术赋能艺术与媒介创新的深度思考,在各分论坛分享前沿探索、碰撞思想火花。从理论框架的雕琢完善,到实践案例的复盘升华,从技术应用的边界拓展,到伦理困境的理性思辨,多元视角的交流互鉴持续发生。这些分论坛为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领域的从业者,搭建起细分领域专属的专业对话场域,让不同研究方向、实践背景的参与者,都能找到知识共鸣与合作契机,有力推动整个行业对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的全方位、深层次思考,为领域发展积蓄创新动能。
本次活动以“智能创艺”“智绘未来”等前沿议题为核心,汇聚全国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与现实挑战展开深度研讨。作为高规格学术交流平台,活动不仅为学界搭建了思想碰撞的桥梁,更成为驱动数字艺术与媒介文化领域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与会者通过多维度的学术对话与观点交锋,系统探索理论创新路径,为推动行业实践升级、深化学术研究发展、加速产业革新进程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