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艺日新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邮政文创,数艺先行——《外光创意写生》课程深入南宫山,重塑岚皋“村BA”文化IP南宫山采风:挖掘自然与人文灵感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2日    |     阅读量:  


2025年4月8日,数字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401-2404班师生继续《外光创意写生》课程实践,于清晨9点前往岚皋县文化地标南宫山,开展实地调研与创作。课程聚焦“文化IP的在地性重塑”,通过采风挖掘、设计转向与深化实践,推动岚皋“村BA”品牌形象升级,探索数字艺术与乡村振兴的深度链接。



undefined



学生们分组行动,以“提炼地方文化符号”为核心任务,通过摄影、短视频拍摄、速写记录等方式,系统采集南宫山自然与人文元素短视频团队运用摄影剪辑,制作主题短片,呈现自然光影与人文活动的交融;摄影组则聚焦微观元素,为后续IP设计积累视觉灵感。所有素材均转化为数字化资源库,为岚皋“村BA”文化IP开发提供创意支撑。


设计转向:从“魔芋争议”到文化本真探索  


课程组摒弃前期以“岚皋魔芋”为核心的设计方向,转向更具文化认同感的元素魔芋虽是特产,但其符号与村BA体育精神、本土文化叙事关联薄弱,甚至与部分民俗存在认知冲突。课程组及时调整设计方向:以毛冠鹿、鲟鱼、黑熊等岚皋标志性生物为原型,或从“男女老少全民参与村BA”的场景中提取人物群像,构建更具文化认同感的IP体系。



undefined


命名规范:方言与标语赋能IP叙事


为强化IP的文化标识,课程组要求命名深度融合岚皋官方宣传语:

“展展滴”(岚皋方言,意为“扎实、稳健”)作为前缀,如“展展滴·岚小鹿”;

“一座城服务一个人”体现邮政与村BA的人文关怀,衍生为IP故事主线;

“巴山画廊,硒旺岚皋”转化为视觉语言,如山形轮廓、富硒土地色彩等。

名称不仅是标签,更是文化记忆的载体。‘展展滴’接地气,‘巴山画廊’显格局,二者结合让设计既有烟火气又有大视野。

深化创作:从生态符号到全民IP


学生迅速响应新方向,通宵优化方案。

“毛冠鹿”设计团队:设计出手握篮球、足踏祥云的“展展滴·跃山河”IP形象,鹿角融入南宫山文化纹理,腰间挂饰点缀岚皋传统纹样;

“鲟鱼”设计团队:创作“巴山鲟跃”动态标识,鱼身曲线化用岚河波浪,尾部渐变映射“硒旺岚皋”的富硒土地概念;

“全民参与”设计团队:绘制男女老少篮球竞技IP插画,命名“一座城·一群人”。

课程价值:让艺术回归乡土,以设计书写共情

此次设计思路的转向,凸显《外光创意写生》“动态响应、深度扎根”的教学理念。学生不仅锤炼了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更学会倾听在地声音,将政策标语转化为有温度的设计语言。课程成果将纳入岚皋“村BA”品牌升级计划,部分作品拟应用于赛事吉祥物、邮政文创及文旅宣传体系,真正实现“数艺赋能一座城”。  




上一条:邮政文创,数艺先行——校企协同创新:数字艺术赋能地方文化传播 下一条:党建引领,西邮看振兴——师生探寻鲁迅文学艺术旧址,探寻红色文化的线上传播密码

关闭

Copyright © 2019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艺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29-88166137 | 邮编:710121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子午大道